连续结晶器则是在蒸发结晶和化学工业品生产过程中非常常见的设备之一,连续结晶器的应用越来越多,掌握一些原理知识不但可以让您更加了解连续结晶器,而且还能有助于您更好的使用结晶器设备。
了解连续结晶器原理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结晶,结晶有哪些方式。
结晶实际上是一个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确定结晶过程存在密切关系。溶液的过饱和度是工业结晶的主要推动力。可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及沉淀结晶四大类,其中溶液结晶是化学工业中非常常用的结晶方法。

溶液的过饱和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结晶过程产量决定于结晶固体与其溶液之间的相平衡关系,通常可以用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来表示这种相平衡关系。在已经有的晶核形成或加入晶种的过饱和溶液中,以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晶核或晶种长大。
连续结晶器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采用连续结晶器把产品进行连续不断的析出结晶的方式。连续结晶器实现了等待结晶的物料连续加入、结晶器产物可以连续从结晶器内部取出的连续化操作过程,进料和出料同时进行。
连续结晶器同时进出料,意味着降温过程是非常迅速的,或者说是瞬间完成的,如果放在间歇结晶思维框架下,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快速降温很容易发生爆发成核,罐壁结晶板结会影响传热等。连续结晶器的开创性就在于很好的解决了快速降温而引发的两个严重的副作用。
连续结晶器原理的关键是进料可以实现快速分散以及均衡换热操作。
进料被快速分散在已经结晶完成的低温低浓母液的里面,使混合后的物料温度和浓度均较结晶母液稍微有所提高,但是其浓度还达不到结晶浓度(浓度介稳区范围内),混合后物料浓度的控制是可以避免快速降温爆发成核的关键。
连续结晶器的生产效率是非常高的,一套连续结晶器往往可以取代多套乃至数十套的间歇结晶器,而且其相应配套设备的数量也不多。连续结晶器可以方便地和机械压缩泵组合,在低温下进行蒸发结晶,不但不需要蒸汽,而且也不需要冷冻水。连续结晶器不但实现了节能,同时也避免了庞大的冷冻机投资。